老人之老 --江西省永修县虬津镇敬老院院长陈前进与老人的故事

人都会老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让我们乘坐虬龙到修河岸边的江西省永修县虬津镇敬老院,去聆听陈前进院长探索医养结合、精益管理、贴心服务,让老人重披婚纱、孝道远播的幸福故事。

图片为:座落在修河岸边的虬津镇敬老院

医养结合 尽力解除老人病痛

俗话说:年轻时人寻病,老年时病寻人。

敬老院里的老人,送走了岁月,染白了鬓发,留下了病痛,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有不少老人长期经受着病痛折磨。

敬老院的老人不仅需要得到人格尊敬、生活赡养,还需要得到暖心医护、解除病痛、身体健康。

虬津镇敬老院是永修县唯一的一所由医生担任院长的敬老院。

这位院长名叫陈前进。他年过五旬、中等身材、浓眉大眼、满脸坚毅,内心却充满着孝道柔情。

陈前进出生在修河岸边的虬津镇张公渡村。他的父亲陈光煌希望这个儿子好好读书走入仕途,将来光耀门庭、辉煌家族。然而,陈前进似乎对读书入仕没有什么兴趣,倒是对当医生治病救人颇感兴趣。于是,他初中毕生后就跟随师傅学医治病、游走四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陈前进对医学专著、民间偏方十分着迷,苦心研究、学业有成。不久,他便成为了中西医结合、远近闻名的好医生,曾荣获江西省卫生厅授予的"全省优秀乡村医生"殊荣。

就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一样。陈前进天然不是敬老院院长,但敬老院院长天然是陈前进。

陈前进与敬老院结缘始于2003年"非典"肆虐于神州大地之时。那时的永修县为了防范"非典"严防死守,限制人员流动。

面对罕见疫情,气氛十分紧张,连年轻人都很郁闷,可想而知,敬老院里的老人尤其是身有病痛的老人是何等恐慌和痛苦。

时任张公渡村卫生员的陈前进得知附近虬津镇敬老院的一些老人有病无法得到医治时,心急如焚,便不顾自身安危,背着医药箱欣然前往敬老院义务就诊,为老人解除心理恐慌,治疗生理疾病。从此,陈前进与敬老院的老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心系敬老院的老人们,此后不时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检查身体,治疗疾病。敬老院老人们对陈前进有口皆碑,美名远播。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当前任院长年老退休,镇里公开招聘院长之时,陈前进的名字跃入了镇领导的视野,经过一番考察面试,陈前进优于其他候选人而胜出。

2011年,陈前进走上早已熟悉的有着八九十名无儿无女老人的虬津镇敬老院院长岗位,结缘于初心梦想起航的职业。

在敬老院,陈前进的医疗专长有了用武之地,他的孝道仁心得到了尽情发挥。

关于陈前进医养结合,为老人看病治疗、解除痛苦的故事很多很多,这里选取两例分享读者。

虬津曾经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虬津人民配合中国军队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创。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在修河岸边践踏国际公约使用了大量的生化武器,给当地军民造成了重大伤亡并且遗害长远。

余发炳老人就是日本侵略者生化武器的受害者。他因感染丝虫病,双腿溃烂难以痊愈。进入敬老院时,双腿常流浓血,并伴有低烧,长期遭受着病痛无情地煎熬。

陈前进将余发炳老人纳入特级护理名录,为他四处寻医问药,亲自帮助老人清洗溃烂创口,定期打针、敷药和理疗,使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让老人舒展了愁眉,露出了笑容。

余发炳老人逢人就说:我虽然无儿无女,陈院长比亲生儿子还要孝顺体贴,感谢共产党派来了好院长!

毕庆喜老人由于年轻时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年老后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病痛一发作,就疼痛难忍,多年卧床不起,忍痛咽下脚难沾地、步履维艰的苦果。

毕庆喜刚来敬老院时情绪低落,只要病痛一发作就厌倦打针吃药,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陈前进经常来到他床前陪伴开导,帮助他坚定战胜病魔的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陈前进凭着丰富的行医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他治病,还亲自上山挖药,为他煎药、打针、按摩、针灸、热敷。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毕庆喜老人的病慢慢好了起来,现在可以下床活动了,体质也得到了不断增强。

毕庆喜常说:是陈院长让我重新站起来了,我今生无法回报,如有来世,我将好好报答陈院长。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为了老人们的幸福,陈前进可谓是付出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倾诉了千言万语。

他不仅经常邀请省、市、县、镇医院医师、护士来院为老人体检、义诊、建档,而且与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原护理部主任章金媛女士建立联系并且成为了忘年之交。

80多岁的爱心大使章金媛被虬津这片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被陈前进的爱心故事深深感动。近年来,章金媛女士每年都带领她的志愿者团队来到虬津镇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们普及养生和健康知识,进行心理疏导,不断提升敬老院医养结合水平,增强老人们的幸福感。

虬津镇敬老院医养结合的模式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与表彰,成为永修县乃至九江市敬老养老护老领域的榜样。该院连续8年被评为永修县民政系统先进单位。陈前进院长2015年被评为九江市"最美民政人"。

精益管理 良策激活枯井波澜

庄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即人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丧失信心,麻木不仁。

这些经历了人生沧桑,无儿无女,进入敬老院的老人,也许他们年轻时曾经梦想美好、豪情万丈,而当被岁月风霜染白了鬓发,刻录了悲伤,进入敬老院之后,许多老人破灭了梦想、消蚀了豪情,消极地等待着人生归宿。

人们普遍认为,敬老院是一个难以管理的单位,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是饱经沧桑、失去自信、缺少激情的特殊群体。

如何管好敬老院,是陈前进魂牵梦萦的课题,他常常被这个课题从睡梦中惊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任伊始的陈前进,为了进一步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他虚怀若谷,寻经觅宝,走出去,请进来,拜访了永修县、九江市多家敬老院,努力探索敬老院的管理之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之后,陈前进的思路逐渐清晰。他多次召集卢忠生、张福义、陈平、董国华、江运旗、袁小琴、张磊等管理人员展开头脑风暴、统一思想认识,为培育虬津镇敬老院文化奠基,为创建虬津镇敬老院品牌筑魂,为形成虬津镇敬老院模式立规,为提升虬津镇敬老院管理软实力使劲。

经过一段时间的碰撞、激荡、讨论,虬津镇敬老院文化内核、敬老精神、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文化软件应运而生、跃然纸上。

孝老光荣、敬老高尚、帮人快乐、助人上善"十六字"成为了敬老院的文化内核,并作为标语口号书写在了敬老院显眼的位置。

热爱、团结、奉献、帅美、和谐"十字"成为管理人员的敬老精神。

多看看老人、多陪陪老人、多黏黏老人、多想想老人、多夸夸老人"五多"成为管理人员的道德规范。

多进老人房、多听老人言、多给老人讲、多替老人想、多帮老人做"五多"成为管理人员的行为模式。

……

他们还逐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通过检查考核评比落在实处,使敬老院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管理实践中,陈前进渐渐体会到,要想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仅靠管理者的积极性远远不够,还需要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理论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今新时代的"和谐号"之所以能够达到时速三四百公里,产生质的飞跃,不仅得益于火车头带动,而且得益于每节车厢的协调驱动。

陈前进创新实施了老人们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成就的"三自"管理模式。

按照陈前进的说法,即使是一口枯井,也要让它激发起波澜。

他把老人召集到一起,提出了自己的梦想初心,宏愿大志和工作设想。

老人们听其言,观其行。

老人们发现这位新院长确实与众不同,是一个有孝心、特真诚、肯琢磨又实干的人。

老人们逐渐认可了陈前进,大家以院为家,与陈前进的心贴在了一起。

人心齐,泰山移。

经过量材适用、民主推荐,分别选聘10位老人担任了生产、财务、文体、消防、食品、调解、养殖、卫生、禁烟、接待等方面的小组长,并将各位组长的大照片张贴在了宣传橱窗,对这些老人来说既是责任、义务也是荣誉。因此,老人们的潜能被激活,正能量得到弘扬,各项管理由下而上、上下结合得到了加强。

文体小组长钱翠兰虽已年过七旬,但活泼开朗,声音甜美,慈祥的脸上留下了美丽的烙印。她曾经是乡村的文艺骨干,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甜美的歌声留在了那一代人的耳畔。敬老院唤醒了她的回忆,她成了敬老院的文体明星。只要她一声召唤,老人们就会在她的导演下上台表演或在台下鼓掌助威。敬老院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财务小组长陈德思年轻时担任过生产队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他担任敬老院财务小组长后,每天负责食堂蔬菜、食品验收,还负责征求老人对食堂用餐的意见,工作一丝不苟,受到大家好评。

养殖小组长朱四勤和生产小组长李朝炳善于谋划、不怕吃苦,带领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将敬老院种植养殖搞得风生水起。

敬老院的8亩果园、15亩菜地、两口鱼塘年年喜获丰收。每年出栏肥猪20多头、养殖母鸡上百只,年创造纯收入6万多元。肉、鱼、禽、果、菜等农副产品基本实现自给。初步形成了山上种果、岸上养猪、水中养鱼的立体开发格局,探索了一条以院养院、改善生活的养老新途径。

我们走进每位老人的房间,在门上就可以看到星级评比一览表。他们将工作要求逐项量化,每月进行考核评比。有的拥有五颗星,有的只有四颗星、三颗星。因为有了考核评比活动,争取荣誉,多得红星、力争上游在敬老院中悄然展开。因为人都是有尊严的,谁都不愿落在别人后头。

据副院长董国华介绍,现在院内环境优美,地面整洁,很难看见乱扔烟头的现象。一旦地面有烟头,连那位精神不太正常的老人都会捡起扔进垃圾桶。文化、制度已经内化于老人们的自觉行动。

民主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成就的"三自"管理在虬津镇敬老院蔚然成风、成效显著。

被激发出潜力的敬老院,呈现出一派团结和谐、庭院优美、欣欣向荣的景象。

贴心服务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有一则北风与南风比赛的寓言。北风说,你看,路上有一个行人,谁能让他脱掉大衣,就算谁赢。南风笑了笑,同意了。于是,北风立即呼啸而起,想刮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可是,不仅没有刮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温暖的南风则用暖风吹拂着行人并且不断加温,行人不由自主地解开了纽扣,然后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赢得了这场比赛。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温暖胜过严寒,贴心胜过苛责。

陈前进院长为人谦虚低调,常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只有认真做事、贴心服务才能对得起敬老院的老人。

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4月的一天中午,我们走进整洁的用餐大厅,只见老人们各自拥有固定的饭桌,抽屉里收藏着自己的碗筷餐具和口味佐料。

明亮的厨房里,干净利索的女炊事员鞠新萍正在烹制着豆泡煮猪肉、清炒卷心菜和油条青菜汤。赏心悦目、香气扑鼻的午餐令人食欲大增。

鞠新萍引领我们走进一间储存间,让我们出乎意料地看到了48小时的食品留样。这项当下还未普及的食品管理制度却早已在这所敬老院里启动实施,由此可见,敬老院对老人的健康、生命是何等的关爱啊!

当我们问起几位就餐的老人对敬老院的伙食满意不满意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每天有荤有素,又营养又卫生,我们都非常满意!"

2018年1月27日,一场罕见的大雪压坏了供电线路,北风呼啸,寒冷侵袭,停电停水,敬老院90多位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陈前进带领管理人员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将蜡烛、木炭等照明、取暖物资预备充足,并冒着风雪从山下水井提水进院,连续三天每天提水100多桶,保证了老人们的正常生活。

屋外滴水成冰、寒风刺骨,陈前进和他的团队用赤胆孝心为老人们驱散黑暗,输送温暖,营造了幸福和谐的生活。

为了让老人们在敬老院生活得舒适便利,陈前进可谓是苦思冥想、呕心沥血。

每位老人居住着一个单间,享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走进老人的房间,尽管空间不是太大,但收拾整洁,摆放定置,每个房间统一配置了电视机,桌子、椅子,并且可以接待客人。

为了利用空间,陈前进亲自为老人们设计了多功能床,将原来的床脚垫高了两寸,可放置大塑料盒,以便盛装常用物件,平时塞进床底不占空间。他别出心裁设计了床头活动抽屉,供老人放置药品、卫生纸等常用物品,还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设计了活动床板,以方便如厕之用。

图片为:敬老院的多功能床、档案柜、午餐菜品、食品留样

可谓是处处用心皆学问,贴心服务暖人心。

陈前进带领我们参观了敬老院档案室,只见一排整齐的柜子里放置着一本本老人的档案。我从中随意抽取了几本,只见老人们的个人简历、入院手续、体检情况等一应齐全。

令人意外的是随意抽出了麻洲村叔叔家邻居董显财(我们称其小名为崽俚伯伯)的档案资料,曾听叔叔说起过崽俚伯伯进了虬津镇敬老院,前几年去世了,后事办得挺风光。崽俚伯伯虽已在敬老院去世多年,但档案资料仍然保存良好。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老人若在地有灵,定会含笑九泉!

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敬老院购置了音响设备,经常组织文艺演出,既有老人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还邀请社区、学校的文艺团队来院为老人表演。让老人们常与欢乐和笑声相伴。

敬老院还与附近的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建立联系,成为该校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院青年志愿者经常来到这里为老人扫洗、聊天、拉家常,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在给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培养了高尚情操,践行了孝道仁爱。

陈根同学激动地说:陈前进院长身上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敬老院是我们有益的人生课堂,我将要在公益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让老人快乐、为老人圆梦,尽量满足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是敬老院管理人员的心愿。

他们用心倾听老人的心声,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因老人们无儿无女,有的老人产生了想认干儿子或干女儿的心愿。陈前进和管理人员知道后,就在亲友圈中积极征求,万一征集不成,院里的管理人员就主动做老人的干儿干女,满足老人的心愿。

有些老人因为有了干儿干女,解除了后顾之忧,为死后有人披麻戴孝而深感幸福。

2017年4月27日,91岁的张友意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了6天5夜。陈前进和管理人员轮流陪护在老人身旁,直至抢救无效去世。此后他们又忙前忙后,为老人办理丧事,送上临终关怀。

这方热土,孝风荡漾,真情永驻。

重披婚纱 重拾人生幸福情缘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都是鳏、寡、残老人。

2017年11月20日,《江西日报》以《敬老院的"三个别称"》为题报道了陈前进院长的感人事迹。这三个别称即:"红娘"、"医生"、"孝子"。在这里我们来说说陈前进当"红娘"的故事。

陈前进常想,作为敬老院,仅让老人吃好穿好住好有物质享受还远远不够,还要响应党的号召,在新时代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夕阳如同朝霞美,老人也应享有幸福情缘。

一些老人在敬老院相处日久生情,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又难于启齿。陈前进则乐于当起了"红娘",将有情人的手牵在了一起,几年来共促成了8对老人结为夫妻,走进婚姻殿堂。

2018年6月25日,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而对于虬津敬老院来说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方青山绿水间充盈着欢笑与喜庆,范茂喜与钱翠兰、胡华春与陈俭兰、邹友杰与许冬秀、江龙建与欧美芳、蒋乐东与蔡兰英、陈水义与周秀英6对老人的结婚典礼在多功能礼堂举行。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6位新娘身披婚纱、浓妆淡抹、异常美丽;6位新郎西装革履、精神焕发、兴高采烈。

陈前进院长主持了这场特殊的婚礼,他比新郎官还要激动和幸福。他的美好祝福赢得了老人们尤其是"新人"们热烈的掌声和幸福的泪花。

老人们感慨地说:"大半辈子出门一把锁,进门一个人,没想到老来还能有个伴。"

图片为:敬老院为老人喜结良缘举行集体婚礼

我们在敬老院见到了邹友杰老人。当谈起他在敬老院找到老伴的喜事时,笑得合不拢嘴。

他说,年轻时也相过几次亲,但由于自己性格内向、家境贫穷,一直没有结婚成家,打了大半辈子光棍,做梦也没有想到老了老了,进了敬老院能够找到老伴当上新郎官。这要感谢陈院长对我们的关爱。

当我们问起:老伴对你好不好、生活幸福不幸福时,他连声说了几个:"很好!很好!幸福!幸福!"

在这几对老年伴侣中,有一个姐弟恋的故事广为流传。

76岁的文体小组长钱翠兰的美丽与柔情深深吸引着比她小9岁的范茂喜。起初翠兰大姐以年龄不般配为由拒绝了茂喜小弟的丘比特之箭。但茂喜小弟对翠兰大姐的追求无比执着。只要一有机会就向翠兰大姐献出殷勤诚意,尤其在翠兰大姐生病期间照顾有加、体贴温存。翠兰大姐的心扉终于被茂喜小弟的真诚撞开,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前进说:当地有句老话叫做"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些鳏、寡老人也渴望爱情,希望有另一半。如果能够促成情投意合的老人组成家庭是一件好事,尽力将他们人生残缺的圆画圆满无疑是一件善事。我们还会继续努力牵线搭桥,乐做红娘,让更多的有情人美梦成真。

听完陈前进乐当"红娘"的故事,应当为他点赞鼓掌。

孝道远播 荡起一方惠风和畅

修河是永修人的母亲河。永修人最懂得知恩图报,这个称呼了百年的"永修"即蕴含"泮临修水,永蒙其利"之意。

虬津,是一个"龙"钟情眷顾的地方。

不知是被这里的美丽风景所吸引,还是为和善的人文所钟情,这条从修河源头黄龙山奔腾而下的 "黄龙"在此挪腾身姿,改变方向,久久不肯离去。于是这段河流显现出"虬龙"大写意,故此就有了"虬津"之称。

虬津镇敬老院依山傍水,是一块风水宝地。

以前,老人去世后或安葬在县城公墓或其他地方,老人们心存后顾之忧。为此,陈前进通过积极争取,得到了镇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划转5亩山地,投资4万余元,在敬老院后山建起了一座敬老院公墓。8年来先后有10位老人安息在青山绿水之间并为他们竖立了墓碑。

我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葬礼无疑是人生的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故有"亡者为大"之说。

敬老院一旦有老人去世,便按当地丧事风俗认真操办,老人虽然无儿无女,院里管理人员为老人披麻戴孝,全院老人为亡人送行。

虬津镇敬老院的工作得到了多方好评,成为了永修县、九江市的先进单位和学习的榜样。

九江市民政局局长彭雅平多次深入虬津镇敬老院调研指导,他说:陈前进院长是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做实事的人。虬津镇敬老院工作思路清晰,管理规范。他们在实践中提炼的文化、精神、制度、规范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性,值得全市敬老院学习借鉴。

永修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胡世祥是虬津镇敬老院老人们的老朋友,这里的每个角落留下了他春夏秋冬的脚印,寄托着他对老人们的悠悠牵挂。他对虬津镇敬老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给出的评价是:陈前进院长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用心做事、管理有方;管理人员顾全大局、团结共事,恪尽职守、优化服务;院民以院为家、遵守院规,互帮互助、和谐相处;院内环境整洁、井然有序。

图片为:陈前进院长在九江市敬老院院长培训班上介绍经验

胡世祥书记不仅是一位善于总结的领导,而且是一位大力弘扬正能量的高手。在县民政局的主导下,虬津镇敬老院的管理经验已在全县大力推广,陈前进多次在永修县和九江市敬老院院长培训班上传播经验介绍做法,赢得点赞鼓掌。

虬津镇党委书记淦小林、镇长赵业锋十分重视敬老院工作,尽力解决敬老院的实际问题,大力推介敬老院的文化、精神及管理经验。虬津镇成为永修县居家养老的试点乡镇,现已在麻洲、张公渡等村进行了居家养老试点,陈前进承担起了几个居家养老试点单位的业务指导重任。

分管副镇长卢友明经常利用节假日来敬老院看望老人,倾听老人的心声,对敬老院的工作进行指导、鼓励。

2019年4月9日,我陪同陈前进院长等来到了麻洲村熊家颐养之家,陈前进与熊家颐养之家理事长熊运进等进行了工作交流,并安排护理员张磊为颐养之家的20多位老人测量血压、检查身体。陈前进还为老人们送去了几大桶(箱)菜籽油、牛奶等食品,老人们见到陈前进都非常热情,显然,陈院长没有少来熊家颐养之家。

陈前进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满,因为他的目标很远大,他希望能为更多的老人过上幸福晚年而努力。

亚圣孟子在与梁惠王讨论治国方略时留下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千古名言。

敬老院不正是"老人之老"的善地和人生保障的港湾吗?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陈前进院长职业崇高,善莫大焉。

虬津,自古民风淳朴、孝风荡漾。新时代的虬津镇敬老院美名远播,影响深广,在这方土地上唱响了一曲曲雄浑的敬老孝老大合唱。

虬津震兴超市老板熊运进从2007年以来,春节和重阳节期间同爱人、子女一起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每位老人赠送价值几十元的食品,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孝心可嘉。

企业家胡沛若乐于孝敬老人,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为敬老院捐赠五六千元物品,即使在企业经营遭遇困难时,捐助善举不曾中断,有时自己不能前来,便委托爱人李桂群送达。

在外地工作的李洪菊、李洪英,自从2011年以来,每年都到敬老院献爱心、送温暖,为老人们捐赠五六千元礼品。

……

陈前进并非只有高兴的事儿,他也有忧愁的事儿。他告诉我,当前虬津镇敬老院最大的问题是由于资金有限,建院时老人的房间没有卫生间,老人们要到公共厕所如厕。老人身体虚弱起夜较多,碰上数九寒天,老人尤其是残疾老人起夜上公厕十分困难,希望能尽快为近百个房间进行改造,增加卫生间,这笔费用将近一百万元。由于数额较大,民政部门财力有限,短期内难以立项。

陈前进为此而寝食不安。这是一个大孝子的忧愁。

我向陈前进表达了深深敬意,并告诉他,我们一起同心携手,把您的忧愁告诉政府,告诉社会,告诉更多的爱心人士,大家一起来为革命老区的敬老院化解这道难题。对于国人来说,慈善公益犹如春天的种子,随时都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涓涓细流将会汇成爱的海洋。因为陈前进的忧愁就是政府的忧愁,是我们大家的忧愁。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忧愁、难题将会得到有效化解。

陈前进激动地说,如果能够完成虬津镇敬老院卫生间改造项目,我将为爱心人士刻碑纪念,让芳名永存。

采访结束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修河岸边的虬津镇敬老院,挥手告别了一张张老人们的笑脸和期待的目光。

走出院门,拥抱故乡最美四月天,沐浴着春暖花开,惠风和畅。举目望见敬老院上空祥云环绕。

我不禁想起,在我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提前迎来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做好养老工作,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孜孜牵挂。虬津镇敬老院,院长陈前进不正是践行梦想、破解难题的探索者吗?

如果多一些像虬津镇敬老院一样的敬老机构,多一些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天空多一些祥云,我们的祖国,不就是一个祥云环绕吉祥如意的祖国吗!


(作者:叶建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